疫情期间的家教故事,爱与责任的坚守
2020年初,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的生活节奏,学校停课、企业停工,人们被迫居家隔离,家庭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中心,在这段特殊时期,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放大,许多家长不得不承担起“家教”的角色,陪伴孩子学习、成长,在这过程中,有挑战,也有温情;有焦虑,也有收获,我们就来分享几个疫情期间的家教故事,看看这些家庭如何在特殊时期坚守爱与责任。
从“手忙脚乱”到“游刃有余”
李女士是一位职场妈妈,疫情前,她每天早出晚归,孩子的学习主要由学校和辅导班负责,疫情爆发后,学校转为线上教学,辅导班也暂停了,李女士不得不调整工作节奏,在家办公的同时,还要监督孩子的学习。
起初,她手忙脚乱——既要参加公司的视频会议,又要辅导孩子的作业,孩子上网课时注意力不集中,作业拖拉,李女士常常忍不住发脾气,直到有一天,孩子委屈地说:“妈妈,你以前都没时间陪我,现在陪我却是为了骂我。”这句话让她意识到,自己需要改变方式。
她开始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,每天留出固定时间陪伴孩子,用游戏化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,渐渐地,孩子变得自律,李女士也找到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点,这段经历让她明白,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监督学习,更是陪伴和引导。
父亲的“第一次”家教
王先生是一位工程师,平时工作繁忙,很少参与孩子的学习,疫情期间,妻子作为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,照顾孩子的任务完全落在了他身上。
起初,王先生对辅导孩子一窍不通,他尝试教孩子数学,却发现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学校老师教的完全不同,孩子听得一头雾水,后来,他决定先和孩子一起学习,重新理解课本内容,每天晚上,父子俩一起研究题目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查资料,甚至向老师请教。
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王先生不仅帮助孩子提高了成绩,还建立了更亲密的父子关系,他感慨道:“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学校和妈妈的事,现在才发现,父亲的陪伴同样重要。”
隔代教育的温情与挑战
张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,疫情期间,儿子和儿媳因工作需要长期在外地,孙子的学习由她负责,虽然她有教学经验,但面对线上教学的新模式,仍然感到吃力。
孙子活泼好动,上网课时总忍不住玩手机,张奶奶便想出一个办法:她把自己变成“学生”,和孙子一起听课,课后互相提问,她还利用自己的经验,把枯燥的知识编成故事,让孩子更容易理解。
尽管过程中有许多困难,但张奶奶的努力让孙子不仅没有落下功课,反而对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,这段经历也让全家更加珍惜彼此的陪伴。
疫情家教带来的启示
-
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
疫情期间,许多家长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,学校可以传授知识,但孩子的习惯、性格和价值观,更多是在家庭中形成的。 -
亲子关系的改善
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,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,共同面对困难,让彼此更加理解和支持对方。 -
教育方式的创新
传统的“填鸭式”教育在家庭环境中效果有限,家长们开始尝试更灵活的方式,如游戏化学习、项目式学习,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成长。 -
社会支持的必要性
疫情期间,许多家庭在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上遇到困难,这也提醒我们,社会需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帮助,比如优质的网络课程、家长教育指导等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