熬过了疫情三年,却熬不过今年,当希望变成更深的绝望
2023年,当全球逐渐摘下口罩、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时,许多人以为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,疫情三年,我们学会了忍耐,习惯了隔离,甚至适应了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,我们曾以为,只要熬过那三年,一切都会好起来,现实却给了我们一记沉重的耳光——对许多人来说,真正的寒冬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疫情结束,但“后遗症”仍在
疫情三年,全球经济遭受重创,无数企业倒闭,失业率飙升,尽管各国政府推出刺激政策,但许多行业的复苏速度远低于预期,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,在疫情期间靠借贷和缩减规模勉强存活,本以为2023年会迎来转机,却发现消费市场依旧疲软,成本持续上涨,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
更令人绝望的是,“报复性消费”并未如期而至,许多人因为收入减少或对未来缺乏信心,反而捂紧了钱包,餐饮、旅游、零售等行业在短暂的反弹后,很快又陷入低迷,一位开餐馆的朋友苦笑着说:“疫情期间,大家不出门,我们还能靠外卖撑着;现在放开了,但顾客的钱包比疫情期间还空。”
失业潮与就业难:年轻人的困境
疫情三年,许多毕业生被迫接受“延迟就业”或“灵活就业”,而2023年,他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,企业缩招、裁员成为常态,即使是名校毕业生,也可能在求职市场上屡屡碰壁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35岁危机提前到来,许多在疫情期间勉强保住工作的中年人,今年却因为行业调整或企业降本增效而被优化,一位被裁员的程序员无奈地说:“我以为熬过疫情就能稳定,没想到公司直接砍掉了整个部门。”
房价、物价与负债:普通人的生存压力
疫情期间,各国央行大放水,导致通胀高企,2023年,尽管部分国家开始收紧货币政策,但物价依然居高不下,房价虽有所回调,但对普通人来说,购房仍然遥不可及。
更可怕的是,许多人在疫情期间靠借贷度日,如今债务问题集中爆发,信用卡逾期、房贷断供、网贷催收……这些词汇成为许多人的噩梦,一位负债者感慨:“疫情期间还能靠最低还款撑着,今年连最低还款都还不上了。”
心理危机:比经济更可怕的崩溃
如果说疫情三年,人们还能用“熬过去就好了”来安慰自己,那么2023年,许多人连这样的希望都失去了,抑郁、焦虑、失眠等心理问题激增,甚至出现“躺平”和“摆烂”的极端心态。
一位心理咨询师表示:“疫情期间,大家的痛苦是可见的,社会尚有共情;而现在,痛苦是隐形的,很多人连倾诉的勇气都没有。”
我们还能做什么?
面对这样的困境,普通人该如何自处?
- 降低预期,接受现实:过去的繁荣可能不会很快回来,调整心态,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投资。
- 提升抗风险能力:多学技能,寻找副业,避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份工作上。
- 关注心理健康:如果感到绝望,不要硬撑,寻求专业帮助或亲友支持。
- 抱团取暖:与同行、朋友交流,或许能找到新的机会或解决方案。
熬过了疫情,却熬不过今年?
疫情三年,我们以为自己在和病毒抗争,但最终发现,真正的敌人可能是经济、社会和心理的多重压力,2023年,对许多人来说,不是复苏的开始,而是更残酷的考验。
但无论如何,生活还要继续,或许,真正的“熬过去”,不是等待外界变好,而是学会在逆境中找到新的生存方式,希望我们都能在绝望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光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