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的微风本该带来市井的喧嚣,但五月的江桥二村却异常安静,5月15日,一例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出现,让这座位于城市边缘的典型城郊村落瞬间成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,封控管理、全员核酸、物资配送——这些曾经在新闻里出现的词汇,一夜之间成为每个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,江桥二村最新疫情防控战,不仅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突击考试,更是一幅展现中国普通社区在疫情下坚韧生存的生动画卷。
江桥二村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疫情防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,作为典型的“城中村”,这里既有原住村民,又聚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,人口密度高,居住空间相对狭小,据最新统计,村内常住人口约3500人,其中外来人口占比超过六成,这种人口结构使得流调溯源工作面临巨大挑战——人员流动性强,社会关系网络复杂,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坦言:“江桥二村的情况特殊,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精准的防控策略,既要阻断传播链,又要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。”
疫情发生后,江桥二村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5月16日凌晨,村内各出入口实施严格管控,只保留一个应急通道,由街道干部、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疫情防控专班连夜成立,建立起“村-网格-楼栋-住户”四级管理体系,值得一提的是,基于前期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成果,江桥二村在短时间内便完成了常住人口信息核验,为精准防控奠定了数据基础。
全员核酸检测是发现潜在感染者的关键手段,5月16日至22日,江桥二村连续开展了七轮全员核酸检测,为避免人员聚集,村里创新采用“分楼栋、分时段”检测法,以楼栋为单位,由志愿者逐户通知居民下楼检测,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特殊群体,则组织采样小分队上门服务,七天来,累计完成采样2.4万余人次,最大单日检测量超过4000人次,检测效率远超预期。
在严格的封控管理下,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成为重中之重,江桥二村建立了“线上订购+线下配送”的物资保障体系,与周边超市合作推出专属购物平台,居民可通过手机APP下单购买生活必需品,由3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配送队伍,每天穿梭在村内狭窄的巷道中,将物资及时送达各户,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,社区还开通了电话订购专线,由专人记录需求并代下单,据统计,封控期间平均日配送量达500余单,基本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。
疫情下的江桥二村,不仅有着严格的防控措施,更充满着邻里之间的温情守望,村民王阿姨主动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提供给医护人员休息;年轻的外卖小哥小李放下工作,加入志愿者队伍;村口便利店老板坚持“不涨价”承诺,保障基本商品供应……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,织就了江桥二村疫情防控的温情网络,社区还建立了“心理援助热线”,为因封控产生焦虑情绪的居民提供心理支持服务。
经过七天的艰苦努力,江桥二村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,截至5月22日,最后三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,未发现新的感染病例,根据专家评估,社区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,但村干部们并未松懈,他们清楚认识到,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,“解封不解防”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原则。
江桥二村的抗疫实践,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社区应对疫情挑战的缩影,它告诉我们,疫情防控不仅是科学问题,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;不仅需要严格的措施,更需要人性的温度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,江桥二村用它的坚韧与温情,书写了一部属于普通人的抗疫史诗,为后疫情时代的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本文来自作者[拓韶]投稿,不代表小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zyzjtn.com/scjj/5834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小牛号的签约作者“拓韶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江桥二村七日,一座城郊村落的疫情大考与温情守望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小牛号]内容主要涵盖:小牛号, 精准资讯, 深度解析, 效率读本, 认知提效, 每日智选, 决策内参, 信息减负, 高价值资讯
本文概览:初夏的微风本该带来市井的喧嚣,但五月的江桥二村却异常安静,5月15日,一例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出现,让这座位于城市边缘的典型城郊村落瞬间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