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结合疫情写入党动机/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简短】
引言:疫情中的“红色”力量
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成为检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“试金石”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无数党员冲锋在前,用行动诠释了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的誓言,作为一名亲历疫情的年轻人,我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、组织力和人民性,也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,疫情不仅是一场灾难,更是一堂生动的党课,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——不是为了功利,而是为了在党和人民需要时,能像那些逆行者一样,扛起责任、贡献力量。
疫情中的党员群像:信仰的具象化
在武汉封城的危急时刻,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,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党员;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,临时党支部的旗帜高高飘扬;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,用“党员先锋岗”筑起防疫长城……这些场景让我明白,党员的“特权”是冲锋在前的义务,是“我先上”的担当。
案例: 钟南山院士以84岁高龄逆行武汉,那句“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”让我震撼;张定宇院长身患渐冻症仍坚守一线,他说:“我必须跑得更快,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。”这些榜样让我看到,入党不是头衔,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。
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:个人思想的转变
疫情初期,我曾被动等待救援,但看到社区党员志愿者冒着感染风险为居民送菜送药时,内心的责任感被唤醒,我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,参与物资分发、信息登记工作,实践中,我深刻感受到:党的力量源于组织,而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每一个党员的奉献。
思想升华:
- 从“小我”到“大我”:党员的身份意味着跳出个人利益,将集体和人民的安危置于首位。
- 从“理论认同”到“行动自觉”:党的宗旨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不是口号,而是需要践行的准则。
疫情折射的政党优势:制度自信的源泉
对比全球抗疫表现,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而易见。
- 决策效率:党中央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,全国一盘棋调配资源。
- 群众路线:基层党组织动员14亿人配合防疫,彰显“人民至上”理念。
- 国际担当:中国向全球提供疫苗援助,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党胸怀。
这些实践让我认识到,入党不仅是个人的选择,更是对一种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认同。
新时代青年的入党动机:责任与传承
有人认为,和平年代的入党动机容易流于功利,但疫情证明,考验从未消失,当代青年的入党动机应包含三重维度:
- 历史维度:赓续红色基因,传承井冈山精神、抗疫精神等党的精神谱系。
- 现实维度:在乡村振兴、科技创新等领域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誓言。
- 未来维度: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格局。
个人反思: 我曾以为入党是个人发展的“加分项”,但疫情让我明白,真正的入党动机应是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”的纯粹。
以“赶考”心态践行终身承诺
疫情终将过去,但它留下的精神烙印永不褪色,申请入党不是终点,而是终身“赶考”的起点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:“关键时刻冲得上去、危难关头豁得出来,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。”无论身处何种岗位,我都将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,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。
(全文共计1024字)
注: 文章结合个人体验与宏观叙事,通过疫情这一特殊背景,阐明入党动机应从“利己”转向“利他”,从“认同”升华为“奉献”,符合新时代对青年党员的思想要求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