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疫情中的新疆,坚韧与团结的见证
2020年至2022年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中国各地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作为我国西北边陲的重要地区,新疆在这三年间同样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,从最初的应急防控到后期的科学精准施策,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,共同书写了一段特殊时期的抗疫篇章,这三年不仅是对新疆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,更是对这片土地上民族团结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检验。
2020年初,新冠疫情突如其来,新疆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迅速进入紧急状态,1月25日,新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,成为全国最早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的省份之一,当时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,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对每一位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申报,这种场景在后来三年中成为常态,喀什、伊犁等地迅速建立起临时隔离点,基层干部和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,在疫情初期物资紧张的情况下,新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,从中亚邻国紧急调配口罩、防护服等医疗物资,同时本地企业也迅速转产防疫用品,值得一提的是,在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刻,新疆派出多支医疗队驰援湖北,送去了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。
进入2021年,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,新疆面临着既要防住疫情又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,这一年,新疆创新推出"核酸采集+疫苗接种"流动服务车,深入天山南北的牧区、矿区,确保防疫措施覆盖"最后一公里",在吐鲁番的葡萄沟、喀纳斯的旅游区,随处可见双语(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)防疫提示牌,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各族群众解释防疫政策,特别令人感动的是,在边境口岸,护边员们不仅守卫着国门,还承担起了疫情防控的职责,他们常常要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中坚守岗位,这一年,新疆的棉花采收季恰逢疫情波动,各地组织"点对点"采收服务,既保证了疫情防控,又不误农时,展现了特殊时期的民生温度。
2022年,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新的挑战,新疆坚持科学精准防控,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,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创新推出"线上观览+线下配送"模式,让传统商业在疫情中焕发新生;伊犁的薰衣草庄园通过直播带货,将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;喀什老城的工匠们利用居家时间创作出更多精美手工艺品,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刻,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:哈萨克族牧民为隔离居民送去新鲜牛奶,维吾尔族商户为防疫人员免费提供餐食,汉族医生连夜奔赴偏远牧区开展核酸检测......这些点点滴滴,汇聚成疫情阴霾下最温暖的光芒。
回望这三年,疫情给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冲击,但也让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,在党的领导下,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心抗疫,既守护了人民生命健康,也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,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无数感人故事,生动诠释了"中华民族一家亲"的深刻内涵,当前,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新疆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,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,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,这三年抗疫历程留下的宝贵经验和不屈精神,必将成为新疆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。
发表评论